张小龙:偏执是一种能力
张小龙:偏执是一种能力,当你的苹果手机,iPad平板,Mac笔记本等苹果设备坏了之后是不是首先想到的就是去苹果官方维修店维修呢?但对于小部分动手能力强的朋友来说,就坏一个小零件就要找官方维修店大可不必,张小龙:偏执是一种能力,况且苹果维修店的维修费太高了,还不如自己动手修呢!可是往往有这种想法的人最终还是会找到官方维修店,因为你很难买到苹果的正品零件.下面跟随果邦阁的小编来仔细的阅读一下下面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张小龙:偏执是一种能力于寻常中层层发问,在压力下不偏离问题的本质,比“普通”更高要求一点点,这可能就是“偏执”的能力.
当我们说起产品大神,如乔布斯、张小龙,总会说起他们对产品的“狂热”,或者说“偏执”,仿佛这是他们与生俱来,个性中的一部分.
这往往令我们这种资质平庸的产品经理哭晕在厕所,面对灵魂的拷问:“我没有这种偏执啊!那我到底是不是一个好 PM?”
然而,最近读到张小龙的饭否,他说:“偏执是一种能力.”听到还蛮感触的.
对于IT人来说,偏执来自于多年前Intel创始人写的书《唯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偏执是种能力.
——张小龙饭否 2011-11-3 01:22
我查阅了他的大量访谈、演讲和饭否所有消息,想找出这种能力是什么、如何培养的蛛丝马迹,终于有所心得分享给大家.
一、微信往事:比别人牛X一点点我们先从微信的诞生说起.
在读微信相关的资料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困扰我:早期,包括张小龙的广研,一共有 3 个团队在做微信的项目.那为什么张小龙的微信胜出了呢?
因为他是张小龙,是“操控人性的产品大师”?
那是我们后来知道的,在早期,张小龙的团队并不是最强大的.
早期是哪几个团队在做呢?
马化腾:“……原来集团有几个不同的平台在做移动端产品,有QQ,还有我们的无线部门,当时是分开的.但这个先天的结构不合理,后来我们迅速把原来分散在不同部门的那些传统手机端、PC端的产品整合到一个部门来做.……另外一个就是我们QQ邮箱的团队.”
——【专访】腾讯马化腾:微信原来是这样诞生的
根据极客公园的文章,这是腾讯 2005 年组织架构调整后的图:
也就是说,和 R 线的广研一起竞争的,还有 B1 无线部门的手机 QQ,和R线的即通团队.
根据我能查到的资料,媒体后来都提到最终和微信竞争的是手Q的Q信,可见即通那个团队很可能在中途就被淘汰了.
马化腾曾提到:在那个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才刚刚兴起的 2010 年前后,广研是有移动互联网技术储备的.
“我们很早接触手机邮件,用黑莓手机,最初只给高管配.后来我们想,能不能在QQ邮箱开发一个软件,让每个员工都能很方便地使用手机邮件.于是就有了一个小分队研发手机邮箱.幸好有这个布局,最后微信出来了,就是这个团队做的,最先把手机端的邮件、客户端改成微信.”
——【专访】腾讯马化腾:微信原来是这样诞生的
然而,无线的布局更早,甚至实力更强.
时任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的刘成敏在采访时说:
他认为:相较于广州研发部团队的几十个人,“超过1000人的无线部门技术积累多、研发力量更强、团队在移动互联端开发上也有更丰富的经验.”独裁张小龙的微信帝国:“性与暴力”是独家利器.
研发实力广研并不是最强的,为什么胜出呢?
真的是小龙作为产品经理的敏锐,早期设计的功能击中用户痛点,脱颖而出?
要知道,微信最初几个版本效果并不好.
“事实上,在前3个月表现平平,每天用户增长只有几千人,雷军的米聊才是科技媒体们关心的明星项目.失望的情绪在南方通信大厦10楼里蔓延.”
——蓝色星球背后的张小龙:一个孤独的创造者
当时还有人对比过微信和米聊,甚至觉得米聊在功能设计上更胜一筹.
米聊在信息状态这一细节处理上非常的用心:显示对方的输入状态、即时显示信息发送之后的状态,比如送达、已读、已听、发出、待发等,每一个提示代表信息的不同状态,让我们清晰可见,非常之贴心.相对比之下,微信则没有任何提示.小编微评:米聊信息状态显示非常贴心.
——富二代PK草根明星!微信、米聊深度对比报告
“大部分的所谓创新,都是把问题搞复杂化而已.”
——张小龙饭否 2011-11-07 03:48
微信的初代版本,主要是覆盖了当时市面上已有的即时通讯工具的核心功能.这也符合市面上已有成熟产品时的一般做法.
也就是说很可能,早期腾讯内部几个团队设计的“微信”在功能上都是差不多的.
那为什么是广研?为什么是张小龙呢?
这要再说回刘成敏.
刘成敏 2003 年进入公司,是腾讯从华为挖过来的,负责移动增值服务.彼时的移动增值服务是腾讯的主要收入来源.
根据《腾讯传》:移动增值业务在 2004 年,在总收入中占比 55.6%.
他用电信增值业务为腾讯贡献了最主要的收入,帮助腾讯从互联网泡沫中挺过来,成为腾讯一大功臣.
——独裁张小龙的微信帝国:“性与暴力”是独家利器
而这个业务强依赖电信运营商,需要和他们维持很好的关系.
微信早期研发被电信运营商施压.
“我们有运营商方面的压力,微信可以抢运营商的地盘,我们不行.”刘成敏希望张小龙等他跟运营商进行协调后再开发微信,甚至勒令手下团队放缓研发Q信.
——独裁张小龙的微信帝国:“性与暴力”是独家利器
刘成敏忌惮运营商,而张小龙没有这样的顾虑.
“这两年,我博览了群书和群山,路过了死亡之谷和罪恶之源,现在终于可以坐下来喘口粗气了.”
——张小龙饭否 2010-11-28 22:06
所以,综上所述,手Q团队技术实力更强,早先开发的产品功能大家差不多,但很可能手Q的版本经常 delay.
另外一个原因,是张小龙像素级的高要求,使得广研的版本使用体验更好.
很多文章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
一次,张小龙问一个同事:“微信3.1与3.0的会话列表有什么修改?”
对方说没看出来,张答:“会话列表每一行高度少了两个像素.”
——独裁张小龙的微信帝国:“性与暴力”是独家利器
微信最初的体验得到了小马哥的认可.
主持人:“……研发之后某一天有两个产品出现在大家的面前,一个是微信,一个是Q信,最后把票投给了微信,这是传闻还是真实情况?”
马化腾:“真实情况两个团队做的产品都叫微信,他们做出来的东西不一样,先出来体验好的成功拿到微信这个名字,剩下就叫Q信……”
主持人:“你取舍的标准是什么?仅仅因为晚来了一步吗?”
马化腾:“用户体验一用就知道,所有用户都可以感受到你的使用的流程里,你的第一感官,你的体验是否顺畅,能不能在几秒钟内留住人,这都是很直观的指标,所有朋友一用就明白.”
——央视对话栏目:对话马化腾李连杰
所以,初代的微信之所以胜出,可能并不在于它有多么酷炫的功能,而仅仅是它能如期交付,且它的使用体验更流畅.
历史性产品的诞生不是因为它注定牛X,而是因为它比普通产品严格了一点点.
坚持更严格的要求,哪怕比别人只严格一点点,这是一种偏执.
二、于压力中坚持在微信 3.0 版本的介绍页,有一页是:
在 2011 年 7 月的饭否上,张小龙说:“创造源自愤怒”.
——张小龙饭否 2011-7-27 15:51
愤怒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压力.
张小龙的微信上线后,有无数的意见蜂拥而来.就像后来他自己说的,每天有上亿人教我怎么做微信.
怎么能跟战略部的人谈产品呢,他们面对的是评论家,我们面对用户.
——张小龙饭否 2011-7-18 18:30
战略部带来了“前瞻性”的意见,还能以“这不是用户需求”挡回去,这可能还算是初级的挑战.
竞争对手出了一个新功能,又有很多人言之凿凿表示需要跟进,怎么办呢?
在微信的竞争里,我们的竞争对手做了一个涂鸦功能,这个时候我们该不该做?
他这个功能其实很多用户都很喜欢,很受欢迎,对吧?甚至有人说我们做了,等腾讯来抄袭.这样的地方该不该学?
所以,这些话说起来挺容易的,你说学其神,但是神是什么?就是那个东西,如果做的话就是一样的.
——张小龙演讲全文:如何把产品做简单
这个功能已经证明是个好功能,做不做呢?或者甚至建议的人会说:做了没有坏处吧?
一个产品,要加多少功能,才能成为一个垃圾产品啊!
——张小龙饭否 2010-11-27 23:24
最难的怕是那些“挟用户需求令产品经理”的情况了.
对于这种用户要什么就给什么,其实是考验产品经理水准的东西.因为我满足需求很容易,但是我怎么找到理由拒绝他,或者说找到什么方式实现它,这个非常难.
——张小龙演讲全文:如何把产品做简单
张小龙举了一个例子:
比如说已读和已发送的状态,这个东西就是我们的技术总监(大卫)提出的,他是逻辑性非常强的人,跟我争论说他觉得要有这个东西,一定要有.这是我们区别于QQ或者传统IM的一个不同的地方.我认为不应该有,我们在这个点上开始争论,争论了整整3天,什么事情都没干就在争论这个问题.
——张小龙演讲全文:如何把产品做简单
3 天啥也不干,就争论,想想那是多么巨大的压力.冒着耽误进度,组内同事周报上啥也没法写,被老板问责的风险,和另一个同事争论.
每天穿梭于座位和会议室中间,都会经过同事们复杂的目光.
我觉得相比于来自老板的需求,这种来自同事的需求背负的压力更大.因为老板的需求,哪怕妥协了,很快能以“被迫”说服自己.
而同事的需求,时间长了自己陷入纠结:这样的争论是不是有意义呢?做或者不做真的有这么大差别吗?与其这么拖着,是不是先快速上个方案测试更重要呢?
而张小龙,可能更少陷入这种关于“重要性”的,或者说偏离主题的质疑.
如果为了抱着从中获得更多一些洞察,或者更多一些知识(而不是为了自尊心而争论),我就不希望别人能够说服我.
——张小龙演讲全文:如何把产品做简单?
在这方面我觉得自己还差的很多.我连我妈的保健品都拒绝不了.在我妈第 N 次丢我一个她中意的保健品链接,在已经拒绝了无数次她给的各种厂家的品牌并几乎以一致的说辞拒绝让她买之后,我想的是如果这个牌子吃了没太大坏处,就让她吃吧.
看,就跟那个“这个功能没啥不好就做吧”是不是一样一样的.
能否坚持,能否“偏执”自己认为重要的事,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你的关注点是否从讨论问题的核心偏移.对于产品功能,核心就是:“是否用户需要,是否带来价值”, 而不是“这个问题争论的意义”或者“这个功能有啥坏处”等等.
听上去很简单,其实很难,尤其在压力的场景下.
当然,这种偏执区别于一意孤行的“坚持”,背后必须有充分的理由.
03?于寻常中质疑张小龙早期的饭否中经常能看到“好奇心”.
好奇心和发现是值得珍惜的品德.
——张小龙饭否 2011-11-3 01:19
好奇心怎么培养?从他早期演讲中能找到一些答案.
(iPhone )为什么是白色的?
——张小龙演讲全文:如何把产品做简单
What? 白色不是很正常吗?
张:“为什么苹果的手机只有一个按钮?”
台下:“……乔布斯是想说我的产品是我来引导用户使用,所以只有一个按钮的时候,你必须照我的操作……”
张:“那两个按钮为什么就不能引导了?”
台下:“多一个就多一个选择了.”
张:“就不给他选择?”
台下:“对,因为你要照我的思路来操作.……”
张:“那能不能不用按钮?”
——张小龙演讲全文:如何把产品做简单
你看,张小龙就会在看似平常的事情上发问.并且不是一个问题就终止,而是不断举证质疑刚刚得到的结论.
就像几千年前的苏格拉底,层层不断地提问,把自己当成一无所知.
“我所知道的,便是自己一无所知.”
虽然好奇心可能是天生的,但有些领域待久了,很多东西便习以为常.而对这些东西发问,可以“锻炼”我们的好奇,也对一些事物有更深的洞见.
于寻常中层层发问,在压力下不偏离问题的本质,比“普通”更高要求一点点,这可能就是“偏执”的能力.
或许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也许,就多了一分机会.
像 9 年前微信开始的时候那样.
参考资料[1] 亿智蘑菇.【专访】腾讯马化腾:微信原来是这样诞生的亿智蘑菇.
http://www.yzmg.com/fangtan/159032.html,
2016-10-25.[2] 万鸣宇.腾讯组织架构的新调整与这背后的三次转身.
https://www.geekpark.net/news/233519, 2018-10-1.
[3] 凤凰网.独裁张小龙的微信帝国:“性与暴力”是独家利器.
http://tech.ifeng.com/mi/detail_2013_09/16/29644251_1.shtml, 2013-9-16.
[4] 喜马拉雅FM.蓝色星球背后的张小龙:一个孤独的创造者.
http://m.ximalaya.com/news/2000009.html, 2018-4-18.
[5] 天极网.富二代PK草根明星!微信、米聊深度对比报告.
http://soft.yesky.com/mobile/176/30179176_3.shtml,2011-6-29.
[6] 吴晓波.腾讯传.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7] 网易科技.央视对话栏目:对话马化腾李连杰.
http://tech.163.com/13/0508/09/8UBGD4B000094NKV.html,2013-5-8
[8] 张小龙.张小龙演讲全文:如何把产品做简单.
https://www.tmtpost.com/497929.html,2012-07-31
[9] 张小龙饭否.
https://www.docin.com/p-1547970169.html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由 @Tara 原创发布于,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